重慶忠縣激活文旅新業態 全國重點主流媒體深度賞忠州
2024-09-25 20:48:51 來源: 華龍網
華龍網訊(記者 楊淳淇 越倚航)9月25日,來自中央和省、市級的全國重點新聞媒體記者沉浸忠縣。一同走進皇華城考古遺址公園、忠州博物館、白公祠等地看忠縣文旅產業何以實現高水平發展,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敬畏古跡 傳承文明
尋皇華城考古遺址公園“秘密”
午后,記者們沿著長江,乘船抵達忠縣皇華城考古遺址公園(下稱“遺址公園”),從陶家嘴一號城門考古遺址開始,探尋歷史遺存中的文化。
忠縣以“人文魅力島、生態示范島、風景旅游島”為目標建成了這座遺址公園。因此,該遺址公園集“考古發掘、遺址保護、文化展示、旅游休閑”為一體。
歷史遺跡豐富,文化底蘊深厚。保護皇華城遺址、建設皇華城考古遺址公園是保護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的重要舉措。2016年,皇華島便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走進城門遺址,城門結構完整、要素齊全,其規模、形制在既往山城考古中均較為罕見,這也是宋代排叉柱城門向拱券頂城門過渡階段的珍貴例證。
青島新聞網記者李麗濤感嘆:“穿過近千年的城墻,透過穿越時間的器物,遺址與城池、物與人,打破了和先民的時空屏障?!?/p>
接下來,遺址公園將繼續做好考古勘探和發掘。進一步闡釋城址價值,豐富城址文化內涵,講好皇華城故事。
不但如此,在生態修復方面也將以實施梯田濕地修復,清理、疏伐現有林地,搭配、優化島上植被,提升生態環境境質量。
行在忠縣 讀懂忠縣
觀忠州博物館千年忠文化
當日下午,媒體記者們來到忠州博物館。再識忠縣,博物館有了另外的意義。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忠縣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并形成了多處聚落,古老的先民還鑄就了輝煌燦爛的“鹽文化”“忠文化”“闕文化”“冶鋅文化”。
官方數據顯示,該館總投資1.6億元,占地面積36畝,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展廳面積6000平方米,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功能為一體。
最終集中到忠州博物館這一文化展示平臺上,向忠縣人傳遞文化自信,并向遠道而來的記者們講述這座古老城市的文化價值。
據悉,該館有館藏文物兩萬余套,涵蓋23個文物門類,展陳內容圍繞“忠義之魂 大地史書”的主題,常設“人文忠州”“忠義忠州”“多彩忠州”三大版塊。
尤其是“人文忠州”,其位于博物館建筑中部,展現忠州五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文化。
活力山水 詩意忠州
游白公祠厚植情感聯結
緊接著,記者們前往與忠州博物館相連的白公祠文博景區,該祠最早是為紀念中國唐代偉大詩人白居易而修建,是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公祠臨江而建,氣勢恢弘,景觀精致。在它的最高點,還有寫滿白居易詩作的山墻。祠內擁有白園、樂天堂、四賢亭、龍昌寺荷池、木蓮園、樂天詩廊等景點。
“我對白公祠有著不同尋常的文化傳承與情感聯結。”游歷白公祠后,洛陽網記者張愷欣對詩人白居易的了解更全面了。她解釋:“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居住,修香山寺廟,開八節灘,對龍門山水十分眷念,于是立下遺囑死后葬于洛陽香山?!?/p>
未來,忠縣將實施繼續搶抓戰略機遇,持續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一系列舉措,推動忠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忠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責任編輯: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