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十三場)|江津:升級傳統制造業 謀劃未來產業 夯實經濟“最強底盤”
2024-10-22 11:20:24 來源: 華龍網
華龍網訊(記者李燊 夏國燕)傳統制造業是江津區經濟的基礎和主力軍,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則是潛力股、是生力軍。
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腰桿”位置,江津區借勢而進,以科技創新驅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聚力打造千億級新能源光伏產業,新興產業“開花結碩果”。
位于雙福工業園的渝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車間生產出的電纜能像人的神經一樣感知異常,并精準定位、及時預警。
傳統電線電纜,在被盜或是起火等情況下,不僅預防難,就連找到事故發生地點也得花很長時間,往往帶來不小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
“電纜能否像神經一樣感知異常情況,并及時通知業主?”基于這樣的市場需求,渝豐科技與重慶大學深度合作,組建研發團隊,開展技術攻關。
歷時近兩年,每年投入研發費用超過千萬元,“黑科技”網絡神經電纜誕生了。
通過將感應單元置入電纜,能精確感知電纜的實時狀況,再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技術,將感應單元的實時監測數據回傳到監控終端,實現感知“熱”(線路過載溫度升高)、“痛”(被盜挖或外力破壞)、“斷”(線路斷路情況)三個功能。
電線電纜行業多年“痛點”迎刃而解,但渝豐科技并未止步。
目前,渝豐科技的電纜從感知“熱”“痛”“斷”,又升級到電流監測和局部放電監測功能,為配電自動化、智能建筑提供數據參考,并準確監測絕緣因遭受機械破壞而產生的局部放電現象,防范因微弱的局部放電產生積累效應而導致絕緣介電性能降低甚至發生擊穿。
江津持續推動存量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大力開展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通過技術改造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江津擁有各類工業企業5439家,2023年工業總產值突破2200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區工業技改投資達62.4億元,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持續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建設技術研發中心、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累計建成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4家、市級318家,科技型企業逐步成為“江津智造”的主力軍。
農機裝備是江津的特色產業,江津以重點企業為鏈主,引領、整合產業鏈上下游100余家企業,深化分工合作,實現產業鏈有序發展。全區微耕機年產量超50萬臺、約占全國的六分之一,出口量占總銷量80%以上、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
10月初,位于白沙工業園的年產3GW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西南基地項目正式開工,這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
該項目占地260畝,總投資50億元,分為2期,將建設3GW鈣鈦礦電池組件生產線,項目達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達60億元以上。
而在此之前,2020年,投資約30億元的武駿重慶光能有限公司年產8GW光伏封裝材料及制品項目落戶白沙工業園,這是白沙工業園引進的第一個光伏項目。
同年,投資20億元的和友重慶光能有限公司年產50萬噸光能材料光伏項目簽約白沙工業園。
2021年,投資3.5億元的重慶渝津硅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60萬噸超白石英砂提純項目簽約白沙工業園。
2022年,投資18億元的和友重慶光能有限公司年產8GW光伏組件光伏項目簽約白沙工業園。
2023年,白沙工業園光伏產業生產總量位居重慶市第一,一躍成為重慶市最大的光伏產業基地。光伏產業作為江津區工業發展的新賽道,已經成為拉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圍繞武駿、和友、眾能光儲等龍頭企業,江津積極對光伏產業進行延鏈、補鏈、強鏈,將逐步構建起光伏玻璃、封裝膠膜、光伏組件等日趨完整的光伏產業鏈條。
江津區堅定不移發展光伏產業,提出打造白沙工業園1000億級新能源光伏產業園,提高江津區光伏產業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助推重慶光伏產業發展。
截至目前,白沙工業園已簽約各類光伏產業項目9個,總投資約347億元,預計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742億元。
通過培育新業態拓展新賽道,江津聚力打造千億級新能源光伏產業,按照“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在建一批、完工一批”滾動接續機制,加快項目投產達效。
今年前三季度,江津區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產業實現產值83億元,同比增長11.3%。同時,江津聚力打造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以團結湖數字經濟產業園全國首批EOD(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試點項目建設為契機,狠抓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深挖數據資源價值潛力,全區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蓬勃發展。
據介紹,到2027年,江津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6%,實現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新興產業“開花結碩果”、未來產業“獨木長成林”。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