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新篇·庫區新顏①丨10元人民幣背后的風景
2024-11-15 07:00:21 來源: 華龍網
編者按:
長江三峽,波瀾壯闊,大國重器,用之于民。
三峽工程投入運行以來,正持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值此三峽工程開工建設30周年之際,重慶市水利局聯合華龍網,共同推出“三峽新篇·庫區新顏”主題宣傳活動,即日起,《舊聞新識》特別策劃將走進庫區,探索三峽后續項目給沿線區縣帶來的顯著變化,用鏡頭捕捉三峽的生態之美、人文之美、發展之美。
治水興水未有窮期,重慶水利人將持續奮進,讓長江三峽流淌出新風景。
1999年國慶前夕,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10元紙幣背面圖案正是夔門。
時隔20年,央行發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元紙幣背面圖案依然是夔門。緊鄰夔門的,是久負盛名的白帝城。由于三峽工程的建設,水位上升后,白帝城成為一座“綠島”。盛夏時節,江心綠茵掩映下的白帝城,與瞿塘峽、三峽之巔景區遙相呼應,迎來眾多游客前來品三國文化、觀夔門雄奇。
20年來,紙幣上的夔門依舊,但當地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日,請跟隨華龍網記者的腳步去領略10元人民幣背后的風景。
碧水護航,峽谷險境顯擔當
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壯美險峻的三峽盛景,是美景,亦是險境。
長江兩岸地質環境復雜,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尤其以危巖和滑坡分布最廣,威脅最大。
奉節是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強度大且落區重疊的強降水,極易誘發危巖崩塌、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一旦危險巖體和山體開裂變形并發生崩塌或滑坡墜入江中,就將形成涌浪災害鏈,威脅長江水上交通安全,對過往船只造成危害。
奉節縣河道水庫管理中心主任蔡建發介紹,“去年7月,奉節縣三馬山連接道高切坡出現風險。當時正值“七下八上”主汛期,連日大雨對連接道高切坡造成傷害,邊坡局部面板有脫落風險。”
據悉,高切坡群測群防員通過監測發現險情,第一時間采取了設置警戒線、實施交通管制等措施,并在一個月內完成了應急搶險處置,現正在加緊開展永久性治理工程。
市三峽庫區工作服務中心副主任駱江瑋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全市落實553名群測群防員、10支專業隊伍對2462處高切坡實施全覆蓋群測群防監測,高切坡風險線得到全面管控。去年全年累計實現9處預警,并已全部完成治理并解除預警。
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麗娟表示,在三峽庫區危巖地災防治攻堅戰大局中,重慶著力強化高切坡風險監測和管控、除險清患等關鍵環節,統籌三峽水庫防洪庫容、庫岸穩定、消落區管理等重點領域工作,為增強庫區抗災避災能力貢獻了一域之力。
“高峽出平湖”,三峽工程讓綠色能源點亮神州,也讓風光三峽百舸爭流。回水淹沒了長江航道上的急流險灘,結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歷史,單位運輸成本下降了三分之一,萬噸級船隊直達重慶。寬闊安全的河道,為奉節以及長江沿岸地區的旅游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詩城名片,白帝雄關游三峽
9月13日,長江新一代高端豪華游輪——“世紀遠航”號開啟首航,從朝天門碼頭緩緩駛出,執行“重慶-宜昌”長江三峽航線。
“世紀遠航”號聯動重慶江北區圖書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宜昌博物館,共同打造以游輪為載體,以圖書、三峽文物、三峽風光為核心的多重文旅融合體驗。
奉節古稱夔州,從“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到“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再到“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奉節縣有“中華詩城”的美譽。
在2300多年歷史中,李白、杜甫、劉禹錫等詩詞名家在此留下眾多千古名篇。
去年12月28日,第七屆“中國·白帝城”國際詩歌節上,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晚清民國舊體詩史”階段性成果之一《竹枝詞三百首》出版,再次將奉節詩詞文化推向了新高潮。擁有白帝城、瞿塘峽、夔門等歷史和生態名片,奉節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旅游發展之路。
很多人通過10元紙幣觀賞夔門風光,而對白帝城瞿塘峽講解員簡楹瑩來說,自己眼里的“夔門”也變得不同了。“三峽大壩修好前,這里的水位低很多,游客也不多,而今年國慶假期每天接待游客達20000多人。”
“夔門水流湍急,河道狹窄,曾讓游客和商人望而卻步。隨著三峽工程建成,水位上漲,大型船只也可以通行。”蔡建發介紹。
不止如此,萬州大瀑布、忠縣皇華島、豐都鬼城等景區游客數量也持續攀升,旅游業成為長江沿線很多城市的支柱產業。
橙果飄香,富民強鄉創輝煌
一方水土生一方物產。如今的奉節,有詩有橙有遠方。
奉節是全國臍橙單產第一縣,“中華名果”奉節臍橙綜合產值已經超60億元,實現“一棵樹致富30萬人”,并且通過陸海新通道遠銷10余個RCEP國家。
“這兩年,我親身感受到村里的變化,有了產業路,村民可以開著三輪車到田里采摘橙子,人飲工程、提灌工程有效應對旱情,養殖戶、種植戶幾乎沒有受到影響。”草堂鎮一村民說。
臍橙種植戶老劉介紹,以前,臍橙賣不出去,爛在地頭,現在我們的臍橙不愁銷了,除了我們平時網上售賣物流方便了,聽說還要坐飛機、火車、輪船賣到了國外去。
從層層而下的梯級精品水果園,到人飲工程、產業路、光伏發電、提灌工程沿線環境整治,奉節的鄉村環境越來越美、農民致富增收產業逐漸發展起來。
據奉節縣三峽庫區工作科科長安柯帆介紹,《三峽后續工作總體規劃》中提到的“以奉節為界,分峽江(奉節以下)和川江(奉節以上)兩片,著力發展峽江臍橙、茶葉種植與加工產業以及川江蔬菜、中藥材種植產業”等規劃發展目標。
今年是三峽工程正式開工30周年,長江沿線城市、鄉村的變化與振興,離不開三峽后續工作發揮的重要作用。
2003年,三峽蓄水后,奉節老縣城開始沒入水下,10公里外的新縣城,高樓大廈依山拔地而起,熱鬧而繁華。
作為全國臍橙單產第一縣、全國最大肉兔標準化生產縣、西部最大眼鏡制造基地、庫區清潔能源基地,奉節吸引了世界500強企業華電、華能,中國500強企業匯源、禾豐,互聯網巨頭百度、網易等先后落戶。
潮平岸闊千帆進,“喝著長江水,聽著詩書聲”的奉節,帶著“詩橙”流向世界。從開發長江到保護長江,這個有2330多年建縣史的中國內陸城市,也將隨著重慶的開放發展,迎來新的蝶變。
華龍網記者 冉長軍 王鈺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