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億“園”動力丨涪陵開出“好藥方”筑牢生物醫藥產業鏈
2024-11-30 09:32:45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編者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中央有部署,重慶見行動。邁上三萬億臺階,重慶需要更高的視野、集聚更大的動能、實現更快的發展。華龍網推出《三萬億“園”動力》大型策劃報道,記者深入一線,挖掘區縣深化改革的基層實踐,為畫好“三萬億同心圓”找到方法論,促進區縣唯實爭先,以更好狀態建設現代化新重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為重慶工業大區的涪陵區,近日喜提新的工業“底座”——涪陵工業園區獲批升級為國家經開區,西部唯一、全國僅四席,含金量拉滿。
在涪陵經開區的“兵器譜”中,生物醫藥算是一桿“長槍”,歷經數十年深耕,集聚了以中醫藥制劑和生命健康科技為特色的產業集群。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深入涪陵經開區,為你解析“中藥味”“科技范”背后的產業打法。
練就“太極”迭代傳統中藥
冬日的薄霧下,新的涪陵制藥廠在樹木、湖泊、草坪的簇擁下,宛若花園工廠,生機勃發。
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有限公司車間里,工人正在中控室里控制屏上輸入數據指令,幾十套自動化多功能提取罐有序工作,不需要人工現場操作,投放藥材原料、設定溫度、收集提取液等工序自動完成,智能化生產線提高了生產水平。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了解到,涪陵制藥廠成立于1972年,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憑借急支糖漿、補腎防喘片等專利產品打出市場名聲,如今已發展成為聚焦中成藥、中藥大健康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全國知名中藥制藥企業。
在涪陵制藥廠相關負責人看來,涪陵是太極集團起家的地方,也是核心生產基地之一,堪稱整個集團的“根”。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及涪陵區的支持下,太極集團啟動混改;次年,又與國藥集團戰略重組,實現了資本和資源的深度融合,進而完成從中藥材資源到藥品研發制造,再到醫藥流通的全產業鏈迭代,涪陵制藥廠搭乘改革航母,進行了一系列發展創新。
在研發方面,涪陵制藥廠已形成研發一代、轉化一代、儲備一代的良性循環模式。
記者在太極醫藥城看到,除了傳統藥品占據C位,大健康產品也顯露頭角,共有8款中藥成分洗護用品,10款食品酵素,“中藥味”滿滿。
該負責人表示,除了推新,公司還注重大品種的二次開發,如以太極藿香正氣口服液、太極通天口服液、太極急支糖漿等中藥大品種為基礎,先后開展了藿香正氣系列制劑治療濕疹的機制、藿香正氣口服液用于預防和控制含鉑多日化療所致惡心嘔吐的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藥物大品種技術改造及產業化—通天口服液二次開發等大品種二次開發研究。
目前,公司共有產品批文80余件、獨家生產品規15個。其中,太極藿香正氣口服液連續多年在同類產品中銷售占比超過六成。此外,該公司還擁有發明專利41項,先后承擔國家部委近30個重大專項、省級專項50余項,太極藿香正氣口服液、補腎防喘片榮獲國家發明專利金獎,太羅榮獲國家發明專利金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太極急支糖漿、太極通天口服液榮獲重慶市高新技術產品。
涪陵與涪陵制藥廠互相成就,今后也會“雙向奔赴”,共同打造現代中藥智能制造數字化中樞,既具“中藥味”也有“科技范”。
傳唱“兒歌”主打兒童用藥
近綠者“翠”,涪陵制藥廠旁邊,“長”出了另一家花園式工廠。
這是因為好山好水的涪陵不僅出好水果,還出道地中藥材,早在2006年,葵花藥業集團便聞“藥味”而來,成立了重慶小葵花兒童制藥有限公司,并將其打造為全國兒童藥的領軍企業。
陶紅斌是東北人,雖然接手重慶葵花才一年多,但早已適應并融入了涪陵。聽說涪陵工業園區成功升級國家級經開區,他顯得格外高興:“涪陵是實至名歸,我親身感受到了這里的產業和營商環境優勢?!?/p>
陶紅斌向記者透露了當初選擇落戶的一件往事,涪陵政府部門不僅表現出極大的招商誠意,并且工作效率驚人,僅用一兩天時間,就能完成其他省市一兩個月才能走完的手續,背后是組建跨部門專班、協同配合產生的合力。
故事聽多,眼見為實,當陶紅斌主持重慶葵花的工作后,親身感受到了涪陵營商環境的親和力。對于“外來”企業,涪陵視如己出,不僅有求必應,區領導還時常組織企業之間的“相親”,把各產業鏈的企業請到一起搞沙龍活動,促成老板們之間的聯誼,讓上下游有了更多合作的可能。
正因為營商環境好,重慶葵花才愿意花大力氣,在涪陵經開區安了“新家”,從老舊廠房到花園式的現代工廠,向外界釋放了這樣的信號——“小葵花”要在這里深耕“大產業”。
在葵花藥業集團體系內,重慶葵花是唯一的以兒童藥為主的分支,這是因為涪陵方面助其率先完成了這一細分領域的布局。
陶紅斌說,重慶葵花以生產中成藥、兒童藥為主,共有7個劑型30個藥品批準文號,形成了兒童感冒、咳嗽、消化、益智4大特色;成人感冒、咳嗽、補益、偏頭痛、風濕骨傷病5大特色的產品群。其中,以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小兒化痰止咳顆粒為代表的9個兒童藥品,市場占有率高、深受消費者認可,公司現有在生產的產品18個,共23個品規,年設計產能70萬件。
吸引重慶葵花繼續“走”下去的另一個誘因,是涪陵及其周邊地區出產道地藥材,主要種植有厚樸、金蕎麥、前胡、紫蘇等大宗品種,以及靈芝、黃精、百合、淫羊藿等高附加值品種,這也為企業創造了高品質原料來源和研發基礎。該公司每年投入1000萬余元用于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過去三年開展了12項技術攻關項目,并取得了創新成果。
投桃報李。自落戶涪陵以來,重慶葵花已累計完成銷售35.91億元,上繳稅金5.23億元。
滿腔“熱血”深耕血液制品
有條件,就地取材;沒有條件呢?創造條件也要上,憑空變出血液制品產業,就是涪陵“醫”想天開的成果。
2007年,華蘭生物工程重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蘭重慶公司)落戶涪陵,現已成長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重慶市創新生物醫藥產業主力軍、重慶市血液制品鏈主企業。
華蘭重慶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楊天柱告訴記者,公司以年輕人居多,像研發負責人張建璀就是個八零后;另一個特征是研發人員多,在600余員工中,研發隊伍占比20%,同時公司與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合作研究機制,組建千人研發團隊,研發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華蘭生物選擇涪陵,同樣是一場“雙向奔赴”。
華蘭重慶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血液制品作為臨床急救用藥、罕見病用藥,血液制品有著極高的準入門檻,并且主管部門不再批復新的生產資質,聽聞蘇州的產能要轉移,涪陵方面第一時間上門招商。經過幾輪的考察,涪陵許諾的服務都做到了,落戶的條件也達到了,順利地將蘇州工廠成建制“端”了過來。
張建璀告訴記者,公司已完成各項工藝技術改造、新工藝推廣、新產品開發等科技項目100多項,“新藥創制”重大專項3項,所研人免疫球蛋白為重慶市產業類重點研發項目,成功轉化低溫乙醇沉淀+壓濾技術、辛酸沉淀+壓濾技術、離子交換層析技術、病毒滅活技術等多項核心技術,開發的第四代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生產工藝,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身為全市血液制品領域的標桿企業,華蘭重慶公司先后搭建了重慶市企業技術中心、重慶市血液制品工程技術中心研發平臺、重慶市重點實驗室、3個數字化車間,獲得專利授權229項,專利總數居血液制品行業第一。累計研發投入5.23億元,自主擁有8個品種23個規格的血液制品生產批件,上市的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銷量連續五年全國排名首位,其余產品銷量均保持在行業前五名,產品銷售區域覆蓋全國31個省份,同時出口海外。
以涪陵為中心,華蘭重慶公司還不斷拓展陣地和分享機會,先后在武隆、開州、忠縣、潼南、彭水、巫溪、石柱、云陽、梁平等區縣設置單采血漿站,建設總投入累計超15億元。
作為對涪陵的回報,華蘭重慶公司快速生長,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入選重慶市制造業民營企業100強,被認定為重慶市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重慶市專精特新企業,年產值超過12億元,年納稅也達1億元以上。
開出“藥方”做強醫藥產業
對于生物醫藥產業,涪陵開出了精準的“藥方”。
首先,是做大中藥材種植產業,全區有6萬藥農,種植面積已超過10萬畝,綜合產值超過115億元。
其次,是做強龍頭制藥企業,涪陵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正謀劃布局醫藥研發、醫療康養等產業項目,爭創燈塔工廠,推動太極集團涪陵基地盡快實現100億元產值,全力打造300億級現代中藥智能制造基地,加快將太極集團培育為500億級旗艦企業。
最后,是依托涪陵經開區招大引強,并孵化醫藥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初步形成了以太極集團、葵花藥業為代表的中成藥、以華蘭生物為代表的生物制藥、以常捷醫藥為代表的化學藥、以三海蘭陵為代表的醫藥包材的產業集群。現有規上企業9家、十億級企業3家;2021年完成規上工業產值138.26億元,占全區規上產值總量的6.13%。
涪陵工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經開區,作為“標桿”之一的生物醫藥產業,感受到了這股活力。
當地藥企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均表示,好土“長”出好產業,資源土壤,讓產業共享了道地藥材;創業土壤,讓企業敢于投入贏得產出;服務土壤,則體現了涪陵人“來了就是一家人”的愛商、扶商之道,最終達到共贏的轉化效果。
提供關鍵助力的則是政策土壤。
涪陵經開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將結合《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辦法》,圍繞打造重慶“33618”、涪陵“2349”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重點布局包括現代中藥及生物醫藥在內的主導產業。
涪陵區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將全力支持醫藥企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融合導入資金鏈人才鏈,實施惠企政策,“一對一”匹配、精準化投送,推動設備更新、工藝升級、管理創新、數字賦能,在擴規模、強品牌、拓市場上下功夫,為全市打造世界級現代中醫藥產業集群作出涪陵新貢獻。
第1眼TV-華龍網首席記者 羊華 記者 李黎/文
責任編輯: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