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億“園”動力丨培育做大新材料 潼南情“潼”手足
2024-12-16 06:30:5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編者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中央有部署,重慶見行動。邁上三萬億臺階,重慶需要更高的視野、集聚更大的動能、實現更快的發展。華龍網推出《三萬億“園”動力》大型策劃報道,記者深入一線,挖掘區縣深化改革的基層實踐,為畫好“三萬億同心圓”找到方法論,促進區縣唯實爭先,以更好狀態建設現代化新重慶。
筑了金巢,才有機會下金蛋。坐擁渝西唯一化工園區,重慶潼南區如何克服減排與增產的矛盾,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答案是轉換賽道,在細分領域謀突破,不斷培育“單打冠軍”,進而聚沙成塔,構筑具有潼南辨識度的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其中,電子化學品、基礎化學品、新型材料是三大主攻方向。
秉持這樣的產業升級思維,潼南區對化工園區做了更嚴苛的規劃和準入,傳統大化工堅決關停并轉,精耕新賽道的新材料企業脫穎而出,有的還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深入實地,為你解析潼南是如何“孵”好新材料這只金蛋的。
奇鍶妙想 打開鍶的世界
在重慶慶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慶龍新材料)的榮譽展柜中,“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格外醒目。
能夠“扛”下這塊金字招牌,跟慶龍新材料精耕的賽道有關,潼南區的“助攻”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慶龍新材料相關負責人告訴第1眼TV-華龍網記者,他們是央企的下屬公司,于2017年落戶潼南高新區精細化工園區,項目總投資3億元,占地約120畝,主要從事鍶產品的開發,這是一條全新賽道,包括他們在內,全世界只有兩個“玩家”。
“這是我們研制的金屬鍶,你掂一下是不是很輕?”陪同采訪的慶龍新材料技術負責人邊說,邊取下了一塊樣品。
比想象的輕了一半,是怎么做到的?
這就是慶龍新材料創造的奇跡,其“提煉”出來的金屬鍶、鍶鋁合金等材料新品,在電子、冶金、化工、航空、汽車等輕量化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記者注意到,車間內正在趕制用于引擎輕量化應用的鍶鋁合金材料,訂單來自國內最大的動力總成廠家。隨著新能源車的不斷普及,各大車廠開始重視整車的輕量化,為慶龍新材料預留了可觀的市場空間。
開墾了新賽道,加之潼南區政府的護航,慶龍新材料跑得又快又穩。
護航企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營商環境。
慶龍新材料相關負責人回憶道,落戶以來,潼南區政府及園區始終關心他們的穩步發展,持續保供水電氣等生產用能源,還積極幫他們申報各類資質和榮譽。在政府部門的協助下,慶龍新材料先后被授予“重慶市數字化車間”,2021年被授予“重慶市健康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22年被評為“重慶專精特新企業”,隨后更是成為潼南第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
五光十色 細分光伏賽道
硅基光伏發電,以單體項目投資大著稱,一個八零后卻從中硬切走了一塊“小蛋糕”。
位于潼南區創新大道666號的重慶聚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光新材料),創始人羅浩是個八零后,嘗試過多次創業,并一次次從跌倒中爬起。
2017年,他提前看到了廠房和商業用房屋頂太陽能利用的新風口,并注資5000萬元,創辦了這家新材料企業,目前已成為川渝地區最大規模太陽能組件生產、銷售、設計、施工、運維服務及電站投資一體化企業,年產值突破4億元。
大型光伏廠商起初看不起商用屋頂光伏的業務,聚光新材料便快速攻城略地,成為全市樓棟商用光伏發電的首選方案提供商;當其他市場飽和進入存量競爭階段,競爭對手也開始爭相“上樓”時,羅浩又悄然開辟了新的賽道——光伏電站智能清洗機器人。
“光伏板清洗是全行業的痛點之一,我們團隊自研的清洗機器人,能夠完全代替‘蜘蛛人’,在市場上一直很搶手。”羅浩說,他們團隊現有53項專利。
“只要有新的應用場景,我們就會快速研發搶占市場。”羅浩用一個案例展示了“快攻”的威力,在太陽能路燈產品的研發上,他們率先實現了太陽能組件、鋰電池組裝、燈桿、外殼、燈頭的自主生產,成為西南、西北地區唯一一家全產業鏈生產的企業。
潼南是轉變命運的地方,羅浩也堅定了留下來發展的決心。
2023年羅浩當選為潼南區青年商會會長,身上又多了一份社會責任的“擔子”,他積極組織開展了“真情助學愛心圓夢”“大手牽小手”“衣暖童心”等公益活動,去年洪災時期,他還帶領商會會員參與了潼南抗洪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籌集了價值40余萬元、36噸賑災物資。
在羅浩看來,潼南是創業的福地,不論大小企業都一視同仁給予周到的營商服務,這種歸屬感和認同感是無價的。
逐綠而行 打造新的集群
化工新材料產業,逐綠者贏。
脫胎于國有企業潼南化工廠的重慶市萬利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利來),就通過轉制和綠色轉型煥發了第二春。
萬利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現為重慶化醫控股(集團)公司旗下國有控股企業,公司注冊資本2.6853億元,主營二甲醚、甲酰胺、高純氫、甲酸甲酯、氨水、液氧等產品。公司通過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是重慶市二級安全標準化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綠色工廠、數字化車間、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秉持綠色工廠理念,萬利來公司積極攻關二甲醚項目,在提升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實現了裝置零排放,其已達到高端產品質量水準;在甲醇工藝優化方面,取得了1項發明專利和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在技術攻關中提升了競爭力,其甲酰胺裝置實施多項技術改造,解決了廢氣、廢水、堵塞等長期困擾生產的技術性難題,裝置產能提高了20%,同時,采用尾氣綜合利用技術,生產純度達到99.999%以上的高純氫氣,進一步提升了裝置競爭能力;在人才培育方面,則借助實施重點攻關項目,帶出了一批專業扎實、技術過硬的研發隊伍。
潼南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像這樣“精分賽道”的新材料企業還有很多。
在潼南區委書記文天平看來,該區應發揮良好生態優勢,向“綠”而進,打造制造業綠色發展新高地。潼南是首批國家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應大力實施綠色低碳轉型創新發展行動,發展壯大新興氫能、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培育太空產業、雙碳產業等綠色“新星”產業,打造全市重要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大力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支持綠色低碳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實施企業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積極創建綠色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園區。
在這套“綠”色發展的套餐中,環保被放到了首位,倒逼潼南堅決騰退落后產能,在布局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時,首先考慮的是向“新”和向“綠”而行,只要賽道選對了,哪怕還是“小樹苗”,經過精心呵護,假以時日就會長成參天大樹,這一點潼南看得很透徹,也做到了行穩致遠。
第1眼TV-華龍網首席記者 羊華 記者 殷睿/文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