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三義鄉:繪就宜居宜業幸福畫卷
2024-12-23 11:29:1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李亞軍)水泥路面寬闊平整,房前屋后整潔有序,白墻黛瓦的民居樓錯落有致;文化惠民活動形式多樣,移風易俗蔚然成風;鄉村產業蓬勃發展,鄉村建設穩步推進……走進冬日的彭水三義鄉,依然能見到生機盎然的美麗村莊。
近年來,彭水自治縣三義鄉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不斷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動鄉村“內在”和“顏值”同步發展,讓鄉村向宜居宜業方向轉變,實現長遠發展。
環境整治讓鄉村變美了
“現在一進村,水泥路兩側干凈清爽、整潔有序,以往塵土飛揚、垃圾遍地的現象都不見了,心情也格外舒暢。”看著干凈整潔的村莊,弘升村村民何友碧高興地說。
為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三義鄉按照精神美、環境美、生態美、產業美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村莊綠化行動,建立健全村莊綠化長效管護機制,逐年提升集中居住點綠化率、亮化率、硬化率,下大力氣解決空心房、旱廁問題,解決柴草、雜物、建筑材料亂堆、亂放、亂燒現象,打造干凈整潔、環境優美、生態宜居、文明有序的人居環境。
——加強路域環境整治,實施農村公路路域環境綠化、美化,深化“美麗農村路”建設,積極探索鄉、村兩級“路長制”,強化管理養護。
——加強動態巡查監管,集中整治違法違章建房和搭建臨時建筑等行為,嚴厲打擊占耕地、占河道、占路肩等違法建設行為,確保“兩違”現象“零增長”。
——加強保潔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公益崗位保潔員隊伍作用,實行“定崗、定責、定量”管理制度,強化督促檢查、考核獎懲、動態管理,全面提升全鄉保潔工作水平。
——加強宣傳引導綠色生活習慣,鼓勵農村生活垃圾實時投放、分類回收、分散處理,提高分類垃圾桶覆蓋率和清運車的運輸頻次,真正實現減量化、生態化處理,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通過人居環境整治,三義鄉鄉村“顏值”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文化活動讓生活豐富了
如今的三義鄉,“家門口”的文化大餐越來越豐盛,文藝演出、豐收節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展示著獨特魅力,讓鄉村生活更滋潤更富足。
和煦的暖陽下,蓮花村村民們閑暇之余便聚集在文化廣場上,大家載歌載舞,在歡快的鑼鼓聲中跳起來、樂起來。
據介紹,為讓群眾文化活動更加豐富,三義鄉組建籃球隊8支、廣場舞隊7支、新時代文明實踐隊7支、舞龍舞獅隊2支、腰鼓隊1支、嗩吶隊1支,成員共計406人,由各文體隊伍帶領轄區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活動氛圍。
近年來,三義鄉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深入推進文化惠民,積極培育挖掘本土文化人才,開展文化結對幫扶,引導社會各界人士投身鄉村文化建設,切實豐富廣大村民的文化生活。
同時,大力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堅決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抵制封建迷信活動,不斷提升農村整體文明程度。選樹文明典型,組織開展“清潔家庭、文明公民、身邊好人、孝道兒媳、孝道女婿”等主題評選活動,以典型示范促進全民素質提升。
“現在,村里打牌、喝酒、鬧事的少了,跳舞、鍛煉、打球的多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有滋有味,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蓮花村黨支部書記李永灨說道。
產業發展讓村民增收了
龍合村100畝瓜蔞基地喜獲豐收,帶農益農100余人,村集體每年可收益30萬元;弘升村肉兔養殖基地年出欄量30000多只,給村民分紅2.5萬元左右,村集體收入達100萬元……
近年來,三義鄉大力推進產業發展,圍繞經營主體、精深加工、農文旅融合等方面,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農業發展道路。
三義鄉立足本地資源優勢,以烤煙、中藥材、特色養殖為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玉米—大豆復合種植、烤煙—紅薯套種、烤煙—蔬菜套作、食用菌—蔬菜間作,提高農田復種指數和設施利用率。現已有烤煙3500畝、辣椒450畝、高山蔬菜260畝、中藥材1500畝、高山生態大米300畝、紅薯3000畝、玉米2500畝、土豆800畝、中蜂600群,并依托蓮花村就業幫扶車間對產品進行深加工,使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延伸。
此外,為解決產業結構單一、農戶增收效益低下問題,三義鄉整合人居環境改造、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旅游開發等資金資源,發展小加工、小餐飲、小運輸、小制作、小買賣“五小”非農經濟45戶,培育小果園、小花卉園、小瓜菜園、小水產園、小養殖園“五小”庭院經濟601戶,每戶增收3萬元至5萬元,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
為解決貧困戶產業發展缺項目、缺技術、缺市場等難題,三義鄉邀請龍頭企業負責人擔任“產業村長”,參與村級產業發展規劃、產品加工指導、銷售市場拓展等服務,建立“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捆綁發展機制,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100%進入合作社,貧困戶每戶增收1000元以上。
如今,三義鄉高山生態大米、有機蔬菜、紅苕粉、苗鄉蜂蜜、土家臘肉等特色產品已初具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特征,并贏得了良好口碑,轄區內產業形成多點開花局面,真正實現了產業興旺人富足。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