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改革奮進正當時③|做好每個“加分項” “碚+”營商環境“牌子響”
2025-01-08 14:20:32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開篇語:這里有生態秀美、人文薈萃;這里有古今交織、山川長卷。近年來,重慶市北碚區勇立時代潮頭,以實干帶來新風貌、用改革謀求新發展,在縉云山下這片充滿奮斗氣息的土地上,一項項創新舉措正具體而深刻地改善著區域發展面貌。
改革不僅是遠謀,更要實干;不僅要掌聲,更要熱愛。讓我們一同走進北碚,探尋那些鐫刻在時光深處的改革足跡,見證北碚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如何在改革浪潮中乘風破浪,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劉岱松)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有活力的營商環境,企業該怎樣“如魚得水”?
當前,北碚區作為重慶市唯一民營經濟改革綜合示范試點,正全面推進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創新環境、要素環境改善提升,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北碚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2024年,北碚區6家企業上榜重慶市民企社會責任100強榜單、7家企業上榜2024重慶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指數100強;北碚區先后獲評中國企業聯合會“營商環境十佳城市”、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十佳案例;“三級四務”黨群服務體系獲評民政部第二批“全國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典型經驗”……一連串榮譽的背后,是北碚區立足市場需求、企業感受,全力打造“碚+”營商環境品牌所付出的努力。
暢通政企溝通渠道 政務服務“碚+暖心”
有困難該聯系哪個部門?要辦事該去怎么跑?當企業面臨問題摸不著頭腦,北碚區各部門會主動上前,為企業當起“店小二”。
會場變“考場”、部門當“考生”、企業做“考官”,這正是“碚+”營商環境下的北碚政企關系真實寫照。
據了解,北碚區建立起“民企評部門”機制,北碚區政府組織民營企業對職能部門每半年開展集中評議,每季度開展日常評議,讓企業意見得到充分重視,部門服務質量顯著提升。
“現在我們相關事務全程由專員幫辦代辦,辦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方便多了。”此前,北碚區利希生物制品(重慶)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將資料交給上門服務的代辦人員后贊不絕口:“以前辦理項目審批要跑好幾個部門,現在足不出戶,只需要提前準備好材料就能辦理審批,省時省心。”
問題要“一站式”傾聽,更要“一站式”解決。北碚區還推行“一網通辦”“一窗通辦”“免申即享”等創新機制,整合35個部門1000余項審批服務事項,統一進駐北碚區政務服務中心,提供“一件事一次辦”套餐服務。
重慶某制造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時,面臨資金周轉困難。得知北碚區有相關扶持政策后,企業負責人來到政務服務中心“一窗通辦”窗口咨詢。窗口工作人員熱情接待,詳細了解企業情況后,迅速為其匹配到適合的產業扶持資金政策,并協助企業準備申報材料。短短幾周內,企業就順利獲得了數百萬元的財政扶持資金,解了燃眉之急。
目前,北碚區政務服務中心相關部門已分類梳理幫代辦事項大類清單34項、詳細清單156項,把“靜止式”窗口變為“移動式”服務。做強幫代辦隊伍,增加專職幫代辦人員3人,幫代辦服務成效直接與績效工資掛鉤,不斷提升幫代辦服務水平。
北碚區還選派業務綜合素質較高的幫代辦專員為企業提供事項咨詢、辦理協助、委托代辦等全流程、全環節服務,辦理結果免費郵寄給企業,2024年以來共提供幫代辦服務3111次,為企業群眾節約郵寄、打印、停車等費用26萬余元。
做好企業發展保障 市場經營“碚+省心”
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才能讓企業成長路上更加放心。當前,北碚區高度重視政策、法治等方面的工作創新,確保廣大企業運轉暢通、發展省力。
法治是營商環境的基石,北碚區深諳此理,在法治保障上精耕細作。北碚區出臺了《北碚區促進勞動用工合規工作實施方案》,從用工合規指引到法治體檢,為企業發展與勞動者權益保障筑牢法治根基,讓企業安心經營、勞動者放心工作。
2024年,北碚區在重慶市率先成體系、全方位幫助民營企業開展用工規范化建設工作,推動區人民法院、人力社保局等部門共同出臺實施方案,探索建立“常態化服務”“案例發布”等10項創新機制,因地制宜推進勞動糾紛一站式聯動處置中心建設,并配套設置“勞動用工指引”“法律風險體檢自查表”專屬二維碼,引導企業規范內部用工管理體系,實現用工企業和勞動者權益“雙保護”。
此外,北碚區還勇當改革先鋒,多項法治創新走在全市前列。隨著重慶市首個沉浸式體驗式法治教培基地在北碚區落地,北碚區正讓法治教育在企業成長過程中更生動、深入人心;北碚區首創“企業家商事調解員”機制,已成功調解12件案件,涉案金額257.4萬元,企業家解糾紛更專業、更高效;行政復議員政府任命管理全市首創,全年辦理163件案件,復議更公正、更權威;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改革評估居前,法院考核排名第3,司法公信力持續提升;“綜合查一次”組團式執法鎮街全覆蓋,執法更精準、更規范,為企業營造寬松有序的法治環境。
公平競爭是市場活力之源。為此,北碚區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與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通過集中抽查與第三方評估抽查相結合,對120件政策措施嚴格審查,組織會審推動4份文件優化調整后出臺,確保政策公平、市場公正,各類經營主體平等競爭、蓬勃發展。
為確保企業創新不“截流”,北碚區用好政策“催化劑”,持續強化政策支撐,確保政策環境成為企業發展的“源頭活水”:北碚區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與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科技創新中心承載區行動方案等文件,修訂專項資金管理細則,從制度層面為創新主體提供保障,厚植創新發展土壤,激發企業創新潛能。
破解企業發展“緊箍咒” 要素保障“碚+貼心”
暢通了交流、優化了環境,更多全方位的要素保障,才能為企業發展續航。
當前,北碚區正以“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戰略目標,持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不斷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十庫十增”專項工作為抓手,以五項“強龍工程”為引領,全面提升工業發展質效。
何謂“十庫十增”?據了解,2024年以來,北碚區積極貫徹落實《北碚區服務企業“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專項若干措施》,通過持續推進“十庫十增”專項工作,落地見效一系列資源配置、要素保障、產業配套和政策扶持措施,使存量企業和增量項目集聚發展,進一步提升了產業發展能級和質效。
北碚區成立了“存量變增量、增量變存量”指揮部,總體協調并牽頭建立了“十庫十增”總體工作臺賬。通過“臺賬式”管理、“清單化”推進和“項目化”落實,推動項目快速落地實現預期目標。目前,北碚區已建立入園企業需求庫、企業技改項目庫、企業上市培育庫等10個庫,預計到2027年,新增搬遷入園企業100家,新增升規上限企業(單位)100家、上市企業5家。
同時,北碚區還用好校地合作這一北碚區創新發展的“助推器”。隨著環西南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持續升級,北碚區“政產學研用”協同發力,“孵化+加速+承接”轉化體系完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科創中心、北碚大學科技園等成果轉化平臺成效斐然,技術合同登記120 項、成交額超1億元,科研成果加速從實驗室走向市場,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此外,北碚區大力培育創新主體,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計劃深入實施,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全國單項冠軍企業、“獨角獸”等高成長企業加速涌現。科技創新創業活動豐富多彩,14場重大科技創新活動啟迪智慧,近50場品牌活動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創新活力四溢,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針對企業成長過程中融資難這一“緊箍咒”,北碚區構建“2+3+N”金融舉措體系破局:從商業價值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創新產品廣泛應用,到“高新技術”及“專精特新”企業專項增信貸等政策性信貸產品精準滴灌。
此前,位于北碚區的重慶斯太寶科技有限公司創建初期因為資金不足,公司的科研成果難以轉化,發展舉步維艱。區科技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在走訪時了解到這一情況,主動為他們講解惠企政策。最終,通過市、區兩級政府共同出資成立的“嘉陵創客科技創業種子投資基金”,企業申請獲得投資40萬元。
2024年以來,北碚區14家企業獲專項增信貸4510萬元,科創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5%,北碚區累計為40家“高科雙企”發放知識價值信用貸6455萬元,實現金融“活水”滋養企業發展。
“展望未來,北碚區‘碚+’營商環境的打造,是一場永不停歇的接力賽。”北碚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碚區正以堅定的決心、有力的舉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向著更高目標奮勇前行。未來的北碚區,將以開放包容的姿態、真抓實干的作風,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催生更多創新成果轉化、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向新跨越。
責任編輯: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