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縣辨識度④丨謀平安之城 栓牢發展安全繩
2025-01-20 09: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核心提示:
進入重慶兩會時間,經濟和民生是各方關注的熱點,各區縣如何交答卷?地處重慶三峽庫區的忠縣,一手抓經濟,一手抓民生,提出了“1116”總體工作思路,以“加快建設三峽庫區特色中等城市特色產業集群縣域樣板”為總目標,產業經濟板塊瞄準“雙千億”新場景,關乎每一個忠縣人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民生領域,則提出了“雙50”新路徑。
按照這樣的總體部署和實施路徑,忠縣給出了“渝東北前列、全市爭先進位和打造忠縣辨識度”的奮斗目標。
什么是忠縣辨識度?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深入忠縣采訪,為你多維度解析“辨識度”背后的城市進位之道。
經濟與社會運行,安全大于天,忠縣對于“平安”二字尤為重視,也交出了讓群眾滿意的成績單。
新的一年,忠縣提出了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力求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搶抓國家宏觀政策機遇,著力提振發展信心,著力擴大內需,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不斷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忠縣、法治忠縣,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記者深入采訪發現,忠縣在災害預警和應急、安全生產、重點領域化解風險等事關“平安建設”的重大場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打法。
滑坡巧救人
防災機制關鍵時刻能救命
如果沒有肖玉態,那11個老鄉就懸了!
忠縣應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肖玉態是白石鎮巴營社區支部書記,也是基層災害信息員,始終堅守在防災減災救災第一線,2024年,開展汛期災害風險隱患巡查排查118次,巡查路程超60公里,及時上報和配合處置災險情8起,組織群眾應急避險撤離4次36戶90人。特別是在應對2024年忠縣“7·11”特大暴雨過程中,其果斷處置、臨危不亂,組織村社干部成功轉移安置6戶11人,有效避免了群死群傷。
2024年7月11日,忠縣遭遇極端天氣,肖玉態通過二次巡查及時發現危險,在山體滑坡前成功將6戶11人安全轉移,被被應急管理部作為典型案例通報表揚。
當天1時許,白石鎮突然電閃雷鳴,下起了暴雨;5時許,忠縣防指、縣地指將地質災害Ⅳ級應急響應升級為Ⅲ級應急響應;7時,縣應急管理局組織氣象、水利、規資召開會商研判會,要求各鄉鎮(街道)嚴格落實巡查排查、監測預警和主動避讓工作。
“我們分成兩個巡查組,我帶一個組檢查民房和公路,陳攀帶一個組檢查水庫山坪塘,馬上出發!”肖玉態下達巡查任務后,立即冒著瓢潑大雨分頭出發,奔赴各巡查點。
在完成連續5個小時巡查之后,肖玉態仍不踏實,下午1時許,他決定再次冒雨巡查,突然發現巴營社區7組柳高灣水泥路面出現二三十公分寬的裂縫,路兩邊的草木和泥土都在發生晃動和位移……他馬上意識到這里會發生滑坡,急忙給社區其他黨員、干部、網格員打電話,同時趕赴附近群眾家,安全轉移走了6戶11人,人剛一走,房屋就垮塌了。
肖玉態能有如此高的警覺和高效施救能力,源于忠縣健全的應急管理機制。
“預防天災不能光靠運氣,需要建立一套全域覆蓋的災害應急模式才能防患于未然。”忠縣應急管理局局長陳家文說,肖玉態“返場”巡查預防事故和救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人防”方面,忠縣實現了救災救助全系統統籌,建成縣級應急救援隊伍3支98人,政府專職消防隊8支68人,鎮街應急救援隊伍39支1170余人。此外,還儲備了應急救災物資1.4萬件,向各鄉鎮(街道)發放救災物資3500余件,籌資300余萬元緊急采購皮劃艇、救生衣等19類16502臺(套)防汛救災裝備物資前置到鎮街,這些基層救災人員和裝備,在“忠縣7·11特大暴雨”這樣的自然災害中均發揮了作用。
在“技防”方面,忠縣則構建了林草火情全網絡感知監控系統,依托“數字森林”視頻監控前端,實現全縣170萬畝森林火情監控全覆蓋;地質災害也實現了全覆蓋監測,全縣地災防治連續11年實現“零傷亡”。
亮責任清單
安全生產實現多層級履責
自然災害有人防+技防,那安全生產呢?答案是加上一個“監管”。
忠縣主推的“五查四改月述考”機制,細化明確46個責任部門、29個鎮街、22個行業領域安全監管職責,條目化梳理52個行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對工作滯后、發生事故的部門鎮街月度晾曬通報、警示約談,7名縣委常委、6名副縣長、20個鎮街、10個部門分別在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上安全履責述職,發布考核通報12期,被評為2023年度重慶市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創新實踐“最佳典型案例”。
忠潤能源的上下游產品都是天然氣,屬于特種行業,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至今未發生過任何事故隱患,除了依托自身的安全生產預警設施,還得益于忠縣應急局等相關部部門做了定期、細致的巡查工作。
陳家文補充道,忠縣還針對56家危化煙爆企業、15家非煤礦山企業和5家油氣企業、64家規上限上工貿企業,建立了“三自三力”責任制,企業主要負責人在貫徹落實“學什么、查什么、如何救”等責任清單后,安全生產管理效能大幅提升。《重慶忠縣建立企業主要負責人“三自三力”責任制》被刊至全國安全生產簡報加以推廣。
在部門聯動方面,忠縣安委會各成員單位按照事項化、清單化要求,建立信息匯總、動態研判、晾曬通報、督導檢查、責任倒查等5項機制,分別制定了本行業領域子方案,形成“1+15+29+N”的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體系。
在隱患排查整治方面,忠縣則創新建立了“一單一書一臺賬”(生產經營場景安全檢查重點事項清單、安全隱患整改告知書、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臺賬),持續消除安全檢查監管盲區和重大事故隱患。
截至目前,忠縣共組織開展安全隱患排查31554人次,排查單位19928家次,發現安全隱患10167條(其中重大事故隱患93條),下發安全隱患整改告知書5255份,整改安全隱患10094條,整改率99.28%。
企業與政府部門各司其職,通過“清單”壓實責任,建立了一套具有忠縣辨識度的安全生產保障體系,確保了企業生產的安全有序。
建數字平臺
多跨協同保社會運行安全
數字重慶建設,主張運用數字化技術和認知,把數字化、一體化、現代化貫穿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
在“平安忠縣”建設中,該縣就經市應急管理局賦權,市委改革辦審批同意,建立了“領導干部履行安全責任系統”,為數字重慶建設賦能。
忠縣應急局多位領導干部通過點擊手機,向記者展示了這一融合應用系統的場景,縣各級領導干部,可通過系統授予的權限,對逐級上報的安全問題事項進行履責,實現了一鍵辦事,全過程留痕備案,確保了領導干部安全履責的嚴謹、高效。
記者了解到,為配齊數字應急綜合場景,該縣還貫通“九小場所”安全隱患處置、強降雨應急處置、突發事件協同處置等9個事件,推動風險管控、監測預警、分析研判、應急處置、災后恢復、調查評估等全流程一體化、數字化、可視化管理,實現了數字應急“一屏觀全域、一網聯全縣、一腦統全局”。
除了預防救治自然災害和保障安全生產,關乎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社會運行安全,也是忠縣主抓的內容。
忠縣相關負責人介紹,縣治理中心接入了153個市級和區縣級應用、232個多跨事件,處置各類事件14.1萬件,基本基本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鎮街、難事部門兜底”。
忠縣縣級層面,也格外重視安全工作,上述涉及安全領域的創新機制和模式,都源于“頂層設計”,該縣還多次召開安全工作會,壓實主體責任,推進問題的解決。2024年,忠縣共歸集全量庫問題15173個、縣級清單庫問題700個,入庫市級清單庫26個,市級清單《忠縣長江沿線部分道路安全隱患突出》和《忠縣頁巖氣勘探開發存在安全監管短板》成功入選安全問題清單示范榜。安全問題清單一季度居全市第11名,渝東北第2名;二季度,全市第4名,渝東北第1名;第三季度更是上升至全市第1名。
從災害預防救治、安全生產再到社會面的平穩運行,“平安忠縣”正從施工圖變為實景圖,這座平安之城,也會是人人心向往之的宜居宜業之城。
第1眼TV-華龍網首席記者 羊華/文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