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巴南水庫安全運管有了“智慧眼”
2025-01-24 06:00:00 來源: 巴南區融媒體中心
“目前水庫庫容570萬立方米,下豐南(下澗口水庫-豐巖水庫-南彭水庫)調水工程日輸水量3.5萬立方米。水庫的各種情況都可以通過智慧水庫平臺在線監測。”近日,重慶市巴南區下澗口水庫管理所負責人指著電腦屏幕告訴記者,作為巴南區最重要的水利基礎設施之一,下澗口水庫通過構建智慧水庫平臺,實現了多年安全平穩運行。
“以前全靠人力巡邏,不僅費時費力,還不能第一時間發現隱患,無法及時預警。”該負責人介紹,為了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所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臺,引入了先進的智能監測系統,對水庫大壩、溢洪道、放水設施等關鍵部位進行實時監測。該系統包括傳感器、數據采集器、數據傳輸設備等,能夠實時采集大壩的位移、沉降、滲流等數據。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為工程維護和加固提供科學依據。”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運行管理人員只需通過電腦或手機應用終端,便可控制攝像頭方向、警報語音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響應時間,為水庫的運行增添了“智慧力量”。
其實,在巴南區,像下澗口水庫這樣的通過科技賦能管理的水利工程還有很多。
近年來,巴南區水利局不斷創新管理機制,引入先進智能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系統,智慧水庫平臺基本建成,為全區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裝上了“智慧眼”。水庫實時監測系統由高清攝像頭、遙測終端機、軟件系統及操作運行平臺等構成,依托5G、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可實現對水庫水位、雨量、大壩變形和壩體滲流等信息動態監測和實時采集。
據巴南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智慧水庫平臺的建成,全面提升了巴南區水庫遠程巡查水平和預報、預警能力,為水庫的安全度汛、安全管理提供了準確的數據支撐,將進一步促進全區水庫運行管理向標準化、精細化模式轉變,推動大壩安全管理由人工巡查養護向動態物聯網感知、智能診斷的轉變,用“數字化”保障水庫的安全運行。
春節來臨之際,巴南區水利局提前部署,及時檢查維護網絡設施,嚴格落實值班值守制度,要求值班人員實行24小時輪班制,確保時刻監控水庫運行情況;明確了每個值班人員的職責和任務,要求值班人員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確保信息暢通,責任到人。為了避免值班走過場,管理所安排了值班人員定時巡查水庫大壩、溢洪道、放水設施等重點部位,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記者 羅莎)
責任編輯: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