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雙城記”打造增長極② | 川渝攜手 提升交通“極聚力”
2025-01-06 13:34:02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我是宜賓人,來重慶永川讀書,渝昆高鐵開通后,原本坐大巴要2小時的車程,現在坐高鐵只需要1小時,方便多了。”在永川南站候車,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的大一學生李鴻準備回家過一個愜意的周末。
渝昆高鐵渝宜段開通后,城市間時空距離大幅拉近,“雙城生活”愈發常態化。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進,川渝交通加快“一體化”發展。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一張網”越織越密
渝昆高鐵渝宜段的開通,只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的一個縮影。
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來,重慶、四川扎實推進交通一體化發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重大項目密集落子,川渝兩地交通基礎設施“一張網”越織越密。
去年8月,川渝攜手對成渝高速進行改擴建——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條“八車道高速公路大通道”。
“這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標志性、引領性’重大項目。”市交通運輸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待成渝高速改擴建項目全線建成后,將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條“八車道高速公路大通道”。這將有效提升“成渝雙核”交通通行能力,增強重慶主城都市區西北向路網輻射能力,有力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有力帶動沿線發展、造福沿線群眾。
來自市交通運輸委的數據顯示:目前川渝間在建和已建成高速公路通道達21個、遠景規劃至39個,萬州至達州、重慶至赤水等川渝省際高速公路正加快實施。
高鐵“大動脈”也正加快聯通。成渝中線、西渝高鐵、成達萬、渝萬等高鐵建設忙。
航空方面,去年底,隨著梁平?達州、梁平?北川的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航線成功首航,標志著首條連通川渝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航線正式開通。
下一步,重慶將根據試點航線運行情況以及市場需求,新開通和加密一批短途運輸航線,不斷優化完善短途運輸航線網絡,探索開通更多成渝跨區域短途運輸航線。
服務管理一體布局
讓出行越來越便捷
越織越密的交通網,也推動著“雙城”居民生活享受“同城”便利:
5年來,成渝雙核間實現1小時高鐵直達、日均客流量達7萬人次,率先在成渝客專沿線各車站間推行“公交化”票制;
重慶中心城區和成都主城公共交通實現“一卡通”“一碼通”,25條跨省城際公交有序運行。
川渝兩地在加快基礎設施“硬聯通”的基礎上,也在發力完善標準體系建設,推動實現標準規范“軟聯通”,以標準引領成渝地區區域交通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去年5月,交通運輸部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以下簡稱《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
《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以標準協同作為抓手,聚焦基礎設施、運輸服務、協同管理等三個方面,共布局了50項標準。
交通標準體系建設的意義在哪兒,為大家出行帶來哪些變化?市交通運輸委相關負責人說,以正在建設的成渝高速重慶段改擴建項目為例,將按照川渝兩地聯合編制的《智慧高速公路》系列標準進行,探索一體化公路出行新模式,打造成渝智慧高速主通道。
下一步,川渝兩地還將進一步聚焦民生,在省際公交運營服務提升、高速服務區一體化提升等方面積極推進,讓川渝民眾出行從“走得了,行得通”向“走得好,行得暢”邁進。
雙圈聯動
提升交通“極聚力”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交通網絡建設猶如“先行官”,引領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推進。
本月2日,四川、重慶兩地共建的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建成,川渝兩地東向出海有了新通道。
新田港二期工程的建成,意味著新田港的吞吐能力從625萬噸,擴大了3倍,躍升到2100多萬噸。新田港也將發揮通江達海的物流大通道作用,進一步促進川渝地區互聯互通,賦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
去年12月26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新建的第四跑道正式啟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成為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之后全國第三個,中西部第一個擁有4條跑道且同時運行的機場。
當前,江北國際機場正加快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除建成投用第四跑道外,正加快推進T3B航站樓工程建設,以及投用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力爭2025年一季度建成投用,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空中交通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一個個交通項目,也是雙城雙向奔赴的寫照。
根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年)》的部署,到2027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個“1小時交通圈”基本建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能級還將大幅提升。
川渝攜手,交通加速“奔跑”,交通“極聚力”正不斷提升。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劉艷
相關報道:
責任編輯:李茜